国际检验医学杂志

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》创刊于1980年,原名《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》,(ISSN 1673-4130  CN 50-1176/R),现由重庆市卫生局主管,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主办。2011年4月起改为半月刊,邮发代号国内78-26、国外M 6575。本刊辟有专家述评、专题、论著、临床检验研究、基础实验研究、硕博论坛、综述、调查报告、检验技术与方法、经验交流、质控与标规、仪器使用与排障、检验试剂评价、医学检验教育、检验科与实验室管理、个案与短篇等栏目。专题的稿件主要为约稿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颈部黑斑藏剧毒!你家药箱可能正潜伏重金属杀手

时间:2025-08-20 09:31:45

在皮肤科诊室里,42岁的张女士解开丝巾时,颈部显露的棕黑色斑块让见多识广的医生都倒吸凉气。这个被误认为"太阳晒多了"的皮肤改变,最终通过病理检测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真相——沉积在皮肤中的砷含量超过安全标准37倍。这种剧毒重金属,可能正藏匿在你家药箱的某个角落。

当人体开始无声抗议重金属侵害时,皮肤是最早拉响警报的器官。颈部、腋窝等皮肤褶皱处会率先出现古铜色斑片,像是被无形画笔反复涂抹的陈旧铁锈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区域会出现类似干旱土地的龟裂纹,角质层像干涸河床般层层剥落,细碎的皮屑如同冬日初雪簌簌飘落。

这种隐形的健康侵蚀往往源于三类常见药物:治疗慢性皮肤病的含砷外用膏药,某些号称"以毒攻毒"的传统中药制剂,以及部分宣称快速美白的神秘护肤品。这些产品中的砷元素就像慢性毒药,每天通过皮肤吸收的量虽不足致命,却会在体内日积月累,如同沙漏中的细沙逐渐堆成危险的沙丘。

人体代谢重金属的能力存在巨大个体差异。就像不同材质的滤网,有的人体自带高效净化系统,能将有害物质快速排出;而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人群,其排毒通道如同堵塞的水管,使得砷元素滞留体内的时间延长3-5倍。这种差异解释了为何相同剂量的药物,在不同使用者身上可能产生天壤之别的后果。

皮肤癌并非突然降临的灾难。在医学影像下,长期砷中毒者的表皮细胞经历着渐进式畸变:最初是DNA链出现微小断裂,继而细胞分裂失控,最终形成恶性黑色素瘤。这个过程就像多米诺骨牌,当第一块骨牌被推倒,后续的连锁反应便难以阻挡。

阻断这场沉默的侵蚀需要三个关键动作:定期检查药箱里任何成分不明的制剂,特别注意标注"砒霜"“雄黄”"信石"等成分的产品;将任何持续两周以上的皮肤异常变化视为红色警报;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皮肤类药物,建议每三个月进行重金属筛查。记住,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,当它开始用颜色和质地发出警告,便是身体在向我们求救。